8月4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关于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北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海通证券与中信证券。
此前,去年10月,华大北斗曾与中信证券单独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如今辅导机构增加了海通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辅导备案报告数据显示,华大北斗无控制股权的人或实际控制人,意味着华大北斗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据官网介绍,华大北斗脱胎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导航芯片设计业务,2016年12月,由中电光谷、上海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集团、波导股份、劲嘉股份等企业一同投资注册成立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华大北斗除深圳总部外,也在香港设立芯片研发中心。香港作为芯片研发中心,与深圳制造业形成协同,实现从芯片研发、模组生产再到整机联动。
凭借30年的集成电路设计底蕴和丰富经验,华大北斗专注从事卫星导航定位芯片、算法及产品的自主设计、研发、销售及相关业务,曾率先研发了全球首颗支持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基带射频一体化高精度芯片。
迄今为止,华大北斗针对行业应用的不一样的需求,重点围绕共享自行车、车载应用、无人机、智能终端、高精度等规划了完整的芯片产品线。
具体来看,华大北斗自主研发的HD8040 系列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车辆管理、无人驾驶、汽车导航、航海导航、工程勘测考察等领域。
HD8040 系列是一款高度集成的GNSS接收芯片,也是全球首颗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能支持全球所有民用导航系统,并且能接收多频点信号。基于全新的CynosureIII架构,采用多频多系统差分技术,使得 HD8040 在无地基或星基增强辅助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亚米级定位精度。
从2020年,华大北斗的高精度芯片进入共享自行车市场后,到2022年,搭载华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自行车投放已经突破500万辆,华大北也成为青桔、美团、哈啰三家共享自行车厂商高精度共享单车导航定位芯片最大的供应商。
此外,华大北斗还有主要面向位置感知和物流运输应用领域的HD8120 系列和用于车载导航、电子消费类导航领域的TAU1312系列。
自2018年开始,华大北斗便与上汽集团合作研发车载芯片级双频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解决方案,用于为车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提供实时厘米级精准定位信息。
目前,华大北斗“芯片级”高性能、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已应用于上汽名爵MG7轿跑车、上汽荣威SUV“鲸”车型的智能驾驶系统中。
除了把握大众消费市场刚需,华大北斗还攻克了在信号质量较差甚至丢失的环境下的模组。TAU2202便是一款基于HD8040系列芯片自研的GNSS+INS组合定位模块,包含了单频和双频两个子产品,均支持接收GPS,BDS和QZSS卫星信号。结合GNSS定位技术与惯性传感技术,可以让其在GNSS信号丢失的环境下仍能持续输出定位数据。
在研发芯片产品之外,华大北斗还打造了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该平台基于华大北斗自主研发的Cynosure III北斗三号信号体制多系统多频高精度系列GNSS芯片,面向核心算法研发,开放芯片原始测量数据;面向应用集成研发,开放芯片内核接口资源。
在为产业链上分散的算法研发和应用集成开发团队提供芯片硬件和技术上的支持外,也可以使产业链企业依据自己需求,针对芯片资源进行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使芯片的综合能力得到再一次提升。
基于北斗芯片开放平台,华大北斗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研制的“春分Ⅰ号”芯片模组,便填补了我国气象探空领域卫星导航芯片的空白。
自成立以来,华大北斗可谓是资本宠儿,七年完成七轮融资,背后明星资本云集,既有启迪、招银国际资本、鼎晖投资、CPE源峰、云锋基金等一线投资机构,又有国开科创、大湾区基金等国家队支持,还获得TCL资本、江铃汽车投资等产业方的投资。
2019年11月,华大北斗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招银国际资本,中电中金,格力金投以及中航产投等。
2021年5月,华大北斗拿到B轮战略融资,由CPE源峰领投,云锋基金、中船资本、TCL资本、江铃汽车投资等跟投,现有投资人鼎晖、招银国际、启迪、中航产投进一步追加投资。
华大北斗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22年3月,此次数亿元C轮融资由国开科创、大湾区基金、研投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方参与投资,启迪等老股东进一步追加投资。
资本排队投华大北斗,也是瞄准了“北斗+”和“+北斗”产业赛道。根据有关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35年,直接产生和带动形成的总体产值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而北斗芯片是源头的产业链基础环节。根据《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显示,产业链上游产值为478亿元,同比增长9.36%,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9.55%,其中包含北斗导航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基础器件。
华大北斗董事长兼总经理孙中亮表示:“从芯片做出来,到能大规模应用,中间还隔着一个太平洋,一个芯片从开始研发、逐级迭代到最后的规模化应用至少需要10年时间。”
他坦言目前卫星导航产业及芯片产业还处于“小散弱”的局面,需要政策与资本的共同助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共享自行车、无人机等产业的发展,时空信息服务需求已深入千行百业,“北斗+”和“+北斗”产业正在深度融合,北斗行业深化应用态势也愈发明显。
华大北斗也已踏上时代东风,关于未来发展,孙中亮此前曾公开表示,北斗核心芯片研发一直是华大北斗发展的重中之重。下一阶段华大北斗将围绕更高水平工艺制程在芯片性能提升、多源高精度组合定位、超低功耗、高集成度等技术方向加大研发投入,为第四代乃至第五代先进北斗芯片的研发打下技术基础。